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鲁文明】“校长、主任看课堂”论文征集精选{1}

【鲁文明】“校长、主任看课堂”论文征集精选{1}

2012年05月31日 10:57:57 来源:兰州市七里河区二十里铺中心校 访问量:349

改革课堂 才是真正的办学校

——中心校“校长、教导主任看课堂”交流材料

中心校    鲁文明

    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我经常在想,我们凭什么办学校;凭设备器材,凭管理制度,凭教师队伍,这些都是缺一不可,但还需办学理念,办学精神;但我认为,一些物质的、精神的办学条件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所以,我们凭课堂办学校,改革课堂,才是真正的办学;课堂变,则学校变;课堂新,则学校新;学校发展的核心在课堂。

20101126,中心校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赋予课堂教学新的生命力为主题,启动了“课堂教学促进月活动”;在20101231,中心校以“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能成功,开放才能搞活,团结就有智慧”为主题,召开了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月活动交流会;这次两次会议,主要以初中部课堂教学为主,目的是“课堂动起来,效果好起来”;这两次会议之前,中心校先后分两批,派学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教师共计30余人,赴庆阳课改名校齐家楼初级中学现场观摩学习;这两次会议之后,中心校也就正式拉开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今年35月,中心校以小学中高年级为主,在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为新课堂理念的学术交流月活动;至此,我中心校的新课堂教学改革已经一年半时间,广大教师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创新,关于“什么是课堂”已经有了充分的新的认识。今天,我以“改革课堂,才是真正的办学校”为题与大家进行交流,这足以说明中心校和我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阐释课堂,既简单又复杂,即浅显又神秘;不同学科、不同经历、不同思想的教师可能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转眼征战课堂二十余载,且教且学且思且评,在朦胧中感知教之胜境、学之感动,也时时伴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课堂空对月”的滋味;“课堂”这个神秘而富有生命的词语,叫人如何揭开您真实的面纱;什么是课堂?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这样说:是专心致志,是严阵以待,是真才实学,是昂扬顿挫,是大方的肢体语言,是由文本内容为依托,通过语言、手势、身体、眼神、面容、图画、文字,然后再到心理、心灵、心情,言之有物。既有文本内容,也有拓展。既有解析,也有总结归纳。既有实意描绘,也有情感流露。既有文本表达,也有创意作品。既有外显的,也有内涵的。既有能力的,也有素养的。既有知识的,也有智慧的。既有理解的,也有生成的。既有复述的,也有体悟的。既有课本的,也有课外的。既有理论的,也有实践的。既有思路的,也有思想的。既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既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既有现成的,也有搜集的,既有现在的,也有未来的。既有本科的,也有他科的。总之,古今中外,课内课外,现在未来,知识智慧,思维思路,声情并茂,知窍并蓄,天文地理,文本视野,国际舞台;这就是课堂的改革,只有这样全方位、立体式的改革,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学校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总是游离于现实与理想的缝隙之间,也总是能找到千万条理由大喊“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考试倍思亲”;我们的课堂能否每天有一些思考,有一点变化,多增加几张灿烂的笑脸,这是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必须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作为我们已经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近两年的农村学校,面对现状,当下,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一是必须确定课堂模式。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尊重“教”的规律或者是“学”的规律,这是我们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设计和组织教学应更多考虑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从教学实践看“教”与“学”的逻辑关系就一目了然,首先看教等于学,这种关系意指教师教多少,学生也学多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名师出高徒的关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学生所学多于教师之所教的情况,这种关系亦可谓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般而言,只要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讲,对教师所提出的要点仔细咀嚼,并将这些新知识、新技能与以前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触类旁通,这样,学多于教是绝对可能的。另外,就是教大于学,这种情况是说,学生对于教师所教的东西无法全部吸收,只能学到部分内容。至于每个学生究竟能学到多少,则取决于学生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了。根据以上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可能存在的三种情形,教师在教学时应认真设计教学,力求能使教学呈现学多于教的情形,追求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的品质好坏主要取决于双方的互动关系。要想追求卓越的教学品质,一方面,教师应当进行切实的努力,认真设计教学,科学施教,改进教法,不断发现,正确引导、及时修正。另一方面,教师应努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动机,统力配合,最终才有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师生课堂相互作用的四种模式图解(T:教师S:学生)

根据此图解,可看出课堂的结构以及模式应是灵活多变的;图2可理解为学生自学后,教师基于学习困惑的解决,是单向的交流,时间大致可定为20+20模式;图3可理解为自学—展示—反馈,是教师基于学生参与过程和学习状态的判断,做出及时的纠正,是师生双向的交流,时间大致可定为20+10+10的模式;图4可以理解为面向全体的全面的学习过程,是基于自学、展示、反馈、检测四个过程,是师生多向的交流,时间大致可定为10+10+10+10的模式;这三种模式不需要过分僵化,但是必须根据学情循序渐进,追求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二是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有了这样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到知识后,就形成专业知识;学习到如何执行的方法与技巧,就形成执行能力。所以说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我们观察到有人学的很快,有人却学得既慢又辛苦,原因何在?其关键即在学习不懂得使用方法。要培养学生切实认知到学习使有其方法的,要经常演练这些方法使之成为习惯,学习将会又快又透彻,能力、知识的成长也就会加速。在新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自学,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学可分为独学、对学和群学;独学就是自我解决问题,对学就是一对一相互学习,追求1+12的增值效应,群学就是合作学习;在三种形式中,个人独立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前提;但在一线课堂中,没有经过充分的、足够的独立学习便进入对学和群学流程,仍旧是有碍学习有效或高效的,导致展示肤浅、生成层次低,甚至是无生成的症结所在。这里所说的独立学习,具体一点说是不依赖教辅参考答案和学习伙伴的思维独立、观点独立,学习成果独立。新课堂与“传统”课堂最主要的分水岭在于前者尊重学生主体,主体的内涵是自主,自主的核心是思维的自立,它是自我建构和运用的过程,千万不要让学生产生教辅依赖,合作依赖,出现不会的问题,不经过独立解决的过程就急于向同伴寻求帮助,这样的自主还是“传统”下依赖接受和灌输的课堂。无论是课前、课上、课后,都要把个人独立学习放在首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必须要通过个人独立学习来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是个人独立学习的补充、深化和提高。那么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独学的平台,不断完善学习小组建设,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文化,同时在班内适时召开自主学习探究论坛,让学生的独学融入到全班同学的自主探究氛围中,互相竞争,互相学习,引领学生的独学探究走向深入。

三是必须强化学习小组建设。学习小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互助性学习。那么,如何强化小组建设:

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如果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2、明确小组成员责任。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每一个小组根据成员各自不同的特点分别起名为1-6号。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以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检查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检查员检查每次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检查组内每人分工职责所履行的情况并及时向老师汇报。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3、做好各个小组的培训工作。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发言的规则是弱者先说,强者补充。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另外要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了解小组工作情况,鼓励小组长的工作,交流经验,弥补不足。

4、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2)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3)在学生单独试验与操作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教师在准备课时,首先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5、正确进行评价。强化小组团体激励,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教师须把握以下几点:(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意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向以自我评价为主逐步过渡,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另外,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从而达到由个人目标的达成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

四是建立课堂文化氛围。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带有一定的主体性、促进性和情境性,体现的是一种氛围,一种人的精神气象,其建设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这样学生才能身心愉悦,全面的得到发展。课堂文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充分体现个性、人道主义精神,形成一种内在的素质聚合力,促进其人格的形成。课堂文化包括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课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良好的课堂文化具有较强的聚合力,是一种动态的文化,体现在课堂活动和各种日常活动中,其重要的一点是在课堂活动中塑造合作交流的课堂文化氛围。在教师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下,学生之间的感情融洽,自然表现出团结合作的精神。哥拉斯说:学校的失败不在学术成绩方面,而在培育温暖、建设性的关系。这些关系对于成功是绝对必要的。而温暖建设性关系在这里指的就是一种文化氛围,即课堂文化。通过有教育意义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动力,给全班学生以影响,在内心产生一种归属感,塑造一种符合本身需要的课堂文化。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力戒唯命是从”“听话乖巧的意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课堂文化通过活动形成,加以巩固和繁荣,而形成的课堂文化又对课堂活动起到推动的作用。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应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自己的学习。课堂活动既要与现实生活相贴近,又不与科学文化知识相背离,理想与现实相交融,这样的课堂活动形成的文化自然是一种良好的氛围。

教师还须制定课堂规范促进课堂文化的发展,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课堂规范,也是为孩子们的个性成长创造一种文化的环境。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必须依靠一定的组织规则来调控和维持。同样一个课堂如果没有一种制度的氛围,那么课堂教学也会受到一定阻碍。课堂规范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规范,同时也渗透一种观念。一方面,课堂规范不仅是班级的制度文化,并且不能脱离学校这个大的教育背景。不仅需要班主任实施监管与执行,也需要任课教师的协助与支持。任课教师对课堂规范的态度会影响到课堂规范的执行。因此,班主任要协调好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课堂规范是让学生来遵守的,是利于学生的发展的。因此,可让学生参与到规范的制定中去,从而使规范具有协商性,让学生参与到规范的制定中去,制定的规范必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体现其课堂文化人性化的特征。

教育的改革最终要落实到学校,学校的改革最终要体现在的课堂,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有改革课堂,才是真正的办学校。前几天,中心校网站上有一篇转载文章《我们为什么要课改》,不知这篇文章大家读了没有或读了几遍,读了以后有何感受;我想今天以文章中的几句话作为结束语:“中国的孩子学习是最辛苦的,作业做到夜里10点甚至更晚是常态。”“中国的教师也是最无助的。别人在培养能力,我们在灌输分数。以分数论英雄,教师成为压力巨大的职业,身体健康水平每况愈下。”中国的教育饱受诟病,中学校长讲‘分数是硬道理’;大学校长讲‘就业是硬道理’;那‘钱学森之问’中‘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创新人才’,谁来回答?分数和就业本来是教育的副产品,现在却成为中国教育的桎梏。”“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课改看似沉重,其实很简单。变革,就有希望。每个人的一小步,将是中国教育的一大步!坚信:0.1永远大于0

改革课堂 才是真正的办学校

 

 

                                              2012/5/30终稿

编辑:逍遥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州市七里河区二十里铺中心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八里镇二十里铺村215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